學苑撰文

閃電可以用來發電嗎?

文、圖:袁天富 (香港資優教育學苑學員)

近年全球暖化加劇,氣候變化莫測,香港亦未能倖免。去年六月,有公屋外牆遭閃電擊中,導致石屎剝落。大自然力量無窮,雖然偶爾為人類帶來災難,但也引發我們聯想:既然陽光、風、水力等自然能源都可用於發電,為何不直接利用大自然的電能「閃電」來發電呢?

閃電的形成

閃電是一種大氣放電的自然現象。由於積雨雲內的空氣極不穩定,雲中的水粒子會受大氣固有電場影響,產生正電荷和負電荷。當這些水粒子彼此碰撞時,正電荷會被帶到雲的上半部,負電荷則積聚於雲的下半部。空中帶負電荷的雲底部與帶正電荷的陸地之間產生巨大電位差,於是引發放電現象。

我們平時觀察到的閃電,實際上是放電過程中極大電流通過空氣時發出的強光;而行雷則是閃電時大量電流造成的熱能令空氣急劇加熱和膨脹,導致猛烈衝擊而產生的巨響。

利用「閃電」發電的可能性

首先,閃電是一種不可預測的自然現象,我們永遠不會知道閃電會於何時何地出現,而閃電的形成亦會受氣溫、濕度、氣流等自然因素影響,這些因素不斷變化,因此閃電難以成為一種可靠的可再生能源。

其次,閃電持續時間不過幾微秒,我們必須設計出一種能夠秒速充電的電池來收集其電力。此外,閃電的平均電流約三萬安培,電壓可高達一百萬至一億伏特,溫度高達2萬度,弧形閃電的長度從數百米到數百公里不等,威力十分強大。即使我們能夠精確地使閃電擊中發電機,其巨大電壓及電流仍遠遠超出現有電池的承受能力,這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安全隱患。

再者,雖然每次閃電可以產生五至十千兆焦耳的能量,看似足夠數個家庭使用整個月,但其中大部分能量都會轉化為熱能散發到空氣中,實際上只有一小部分能量以電流的形式存在,因此即使我們能夠收集到世界上所有閃電的電力,亦只能為很少人供電。由此可見,以電池儲存閃電能量的過程效率相當低,亦難以應付龐大的能源需求。


作者簡介

 

袁天富(香港資優教育學苑學員)

中五學生,同時也是STEAM愛好者,曾與香港資優教育學苑隊友一起參加首屆「城市創科大挑戰」並獲得初中組季軍。



曾刊載於《星島日報》小學校園報《陽光校園》(2024年4月)



更新日期:2024-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