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苑撰文

重視創意的STEM教育 回應不確切的未來

星島日報「資優人語」
重視創意的STEM教育 回應不確切的未來


圖片來源: Ivan Bertolazzi and Laura Musikanski from Pexels

踏入二O二一年,普世仍受到反覆不定的疫情衝擊,面對不確切的未來,究竟資優教育如何作出回應?讓我們從「星之子」陳易希的故事說起。

現年31歲的陳易希,其人生充滿傳奇,從愛拆電器的好奇小子,到科技成就獲肯定,名字被冠在星星之上,中五畢業就破格被科大直接取錄。九年前,他更創立資訊科技公司出任行政總裁,開展事業。在疫情爆發之初,易希與團隊研發可重用口罩,助市民抗疫;還有研發室內消毒機械人,減低清潔人員受病毒感染的風險。易希之所以成功,正正因為他對科技的熱忱得到父母、學校的肯定與支持,加上得到本人前任機構香港新一代文化協會的栽培,從小至大他在STEM領域進行各種創意發明,在世界級的科技比賽展現天賦,朝科技、創新發明方向進發,實踐以科技為人類解決問題的夢想。

本人有幸於易希初中時已認識他,多年來陪伴他成長。古語有云,千里馬亦需要伯樂的擢拔。今時今日學苑也是伯樂的一員,與家長、學校配合,肩負著發掘和培育資優學生的重任。數年前,學苑已洞悉到STEM教育和創意啟發的重要性,為學員設計不同類型、具挑戰性的STEM課程,讓學員提早起步,從小學開始,涉獵STEM的多種範疇;又通過開發人才培育途徑(Talent Development Pathway, TDP),指導學員從大量課程中,選擇構建個人化、系統性的學習計劃。目前,TPD已經發展的領域包括: 物理、人工智能(AI)、密碼學和遺傳學。當學員進階到高級程度STEM課程,他們更有機會與前綫科學家會面,跟他們學習,一起探索新知。學苑會識別出具潛能、熱誠和願意投身科研的學員, 為他們度身訂造專業或個人化課程,包括「香港資優師徒計劃」或「全球資優人才良師指導計劃」等。學苑鼓勵學員活學活用,通過參加比賽,運用科技、創意解決生活難題;自去年十月起學苑邀請醉心科學、科技的學員和校友於報章分享STEM領域的知識和科學實驗。

今年一月開始,本人加入學苑成為新任院長,在新的一年計劃與學界更多協作,讓更多資優學生的創意獲得釋放,為香港發掘更多人才!

香港資優教育學苑院長黃金耀博士

更新日期:2022-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