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优洞见

「新冠肺炎」后的教育: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a9fefa3aee20616724fe291aaa412427.jpg

「新冠肺炎」后的教育: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作者:香港资优教育学苑院长吴大琪教授

许多不同领域的专家指出,新冠肺炎大流行后,我们现在的生活方式将大不相同。 在教育领域,疫情期间常规课程被在线 (「Zoom」类型)课程代替。 学生不再像以往一起在学校学习,互相支持,他们现在需要单独在家中遥距学习。 尽管我们无法预见未来将会发生的一切,但可以借鉴过去数月的经验,准备迎接后新冠肺炎的教育世界。

大部分医学和健康科学专家都同意,新冠肺炎很可能跟人类长久共存,而「保持社交距离」和「口罩」等日常安排和装备将长伴我们左右。 即使新冠肺炎消失,为避免将来再度发生类似的全球大流行疫症,我们应该改变日常生活模式,尽可能避免不必要的人际接触。举例来说,(部分时间)家居办公可能会成为未来生活的恒常安排。

教育界将首当其冲受到打击。香港现时的学校和大学,学生普遍安排在拥挤的教室内上课,将来应尽可能减少这种安排。在疫情下,公开考试也受到波及, 2020年度香港中学文凭考试(HKDSE)需要延期,海外普通教育高级证书(GCE A-Level)和国际文凭(IB)考试被取消。

过去数月,学生的学习习惯被迫突然改变。常规教室被在线课堂取代,意味着传统课堂学习中的教师详细指导和同学支持已消失于无形中,学生必须学会自行学习。

从以上观察看到的后续问题包括:

  1. 怎样为我们的学生和教师作好准备,面对未来,为减低人类接触带来的风险,以在线或其他种类课堂/活动取代一部分传统课堂学习(譬如说百分之三十)的崭新教育模式?
  2. 若是情况持续,是否应该考虑开发相应的信息科技 (IT) 硬件/软件协助教学?
  3. 除了在线教学模式之外,还有其他有效的教学模式可以避免大量学生聚集吗?
  4. 我们可以开发另类的评核工具代替传统班房内的课堂考试吗(例如,用计算机进行考试并由人工智能(AI)监考,或是以开放式试题考试)?

除了教育「硬件」的变化外,我们的学生和教师还需要在心理上作好准备。

- 学生需要学会自行学习,老师亦然

香港的教学习惯「学生学习」等于「课堂教学」。 在这种学习模式中,学生的学习(包括学习甚么、如何学习)主要由老师课堂上的教学指令来驱动。 大量减少课堂教学意味着学生必须(至少部分地)在缺乏老师一步一步的指导下进行自学。 这对学生的自我调节学习 (self-regulated learning)能力(或对于寻找要学习甚么,该如何学习的能力)要求将会提高。

前几个月的在线教学经验显示,为数不少的学生没能真正参与学习,而教师亦无法像在常规课堂教学一样直接监察学生的学习行为。 为此我们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动机问题 ── 或者说,在没有强大外在驱动力之下,学生是否有足够动力愿意自己学习。

学生的学习动机显然是更根本的问题。 如果学生没有学习动力,就不会对如何自学产生兴趣。 事实上,许多学者已经讨论过,如果学生有自我学习的动机,他们就会学得更好(卡萝.杜维克的著作《心态致胜》是其中一个例子。须要注意的是,学习得更好并不等于在考试取得更高分数)。

在香港情况恰恰相反,教师经常驱策学生学习他们认为学生应该学习的知识(以提高考试成绩为目标)。学生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通常不会得到鼓励,结果,经过中学阶段学生便对学习失去兴趣,进入大学后,由于学习动机低落,即使他们想开始自我学习,也不知道如何有效地部署学习进程。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和自学技巧是当今香港教育面临的最严重问题之一,特别是考虑到终身学习的需要时。

新冠肺炎为我们提供了拨乱反正的机会。 学校宜开始为学生提供支持自发学习的环境,而且应该为学生提供自学的训练,例如,如何建立和执行自我调整学习计划,以及如何以明确的目标进行「刻意练习」等。

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准备好面对自发学习环境下经常发生的情况 ── 学生学习的速度和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因人而异,即是说,教师需要照顾学习者更多样化的需要。 教师须学习如何适应和利用学习者的多样性,例如,要求学生解释并参详其他同学比较学到的内容加以比较。 进入疫情后世界,我们需要创新并开发新的学习策略和做法。

904f1d9506c70f11d56e7e0971529ce5.jpg

- 未来数码化策略?

让我们将「Zoom」或在线课堂与 IT 将在教育方面带来的众多可行性,例如虚拟教室,由AI 监控的扩增实境学习等作一对比。我们目前使用的在线教室,是否正标志着一个由AI辅助教学的新时代已悄悄来临?也许疫情不过令IT教育时代提早数年实践。

要面对这个问题,也许是时候开始全面研究IT 和 AI可以对香港的教育带来甚么可能性,以及各种可能性的优点和缺点。研究应由教育局牵头,加上IT界别,一同制订香港教育的数码策略。

研究计划不仅应包括如何更有效地使用在线课程或在线资源,还应研究和预测IT的发展将如何在未来10至20年内影响教育,以及我们如何利用这些发展为香港建立更好的教育环境。 该研究还应考虑卓越差距 (excellence gap) 问题 —来自不同经济背景家庭的学生之间的学习差距。 可以预期,IT的使用将进一步扩大贫富学习差距,这是政府在IT时代必将面对的问题。

平心而论,香港在这方面做得还不错,现时香港贫富家庭之间的卓越差距比大多数国家都窄。 但是,鸿沟肯定在香港存在(可参阅学生能力国际评估计划,PISA 2018)!

- 新的公开考试或大学录取制度?

众所周知,学生的学习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公开考试的驱策(HKDSE、IB、GCE A-Level等)。 倘若考试制度不变,学生的学习行为就很难改变。疫情下今年文凭试被迫重新安排,GCE A-Level和IB亦被取消。将来亦可能发生类似情况,整个公开试或部分考试会被取消 。

学生可否选择不参加文凭试或其他公开考试,而仍有机会被大学取录?新冠肺炎迫使教育界不仅要重新考虑如何学习,还要重新考虑如何评核学生。 我们尚不知道文凭试和大学将如何应对新冠肺炎带来的挑战。 学生、教师和家长应该保持开放心态,密切注意事态的发展。

- 我们该如何回应 — 以学苑为例

自2020年2月以来,香港资优教育学苑(学苑)以「Zoom」课堂取代大部分常规面授课堂,其中包括情意教育课堂和进阶学习体验部的学生组织学习活动。面对新冠肺炎后的世界,学苑将

  1. 成立专责小组制订学苑长远的数码策略。 同时,学苑将继续尝试创新,把一部分实体活动/课堂转为IT辅助活动/课堂。
  2. 开展一系列有关自学的活动/课程,包括以「自我调节学习」为主题的2021年度何东资优教育演讲。
  3. 与大学紧密合作,支持学苑的学员循非文凭试或非公开试渠道入读大学。

学苑的校友现已遍布全球各知名大学,我们将继续与他们密切沟通,以提供最新的全球教育信息予现有学员、家长和学校。

更新日期:2022-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