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苑撰文

再思「二十一世紀技能」的教與學

星島日報「資優人語」(2020年1月)

去年的十二月跟大家分享過「二十一世紀技能」與資優教育,進入二○二○年,面對地球村上各種未能預見的事,讓我們再從新思考「二十一世紀技能」的意義。

「二十一世紀技能」在不斷改變和進化之中,今天所談的,在未來幾年可能已經有改變,作為教育工作者需要隨時在思想上作出調較。在二○二○年,僱主最想聘用的是能夠解決問題的員工,解決每個個體獨特的需要。過往強調的認知能力(知識、分析性推理等)已不足以應付未來社會的需要。未來世界會出現前所未見的新工種,例如道德駭客、城市耕作員。道德駭客,就是攻擊客戶的網絡系統,找出不安全的地方,告訴客戶怎樣改善他的系統。城市耕作員,一反過往在鄉郊耕作的概念,在城市內或城市周邊進行耕作,為都市人提供農產品。

面對這些新情況,創意解難和創新能力相當重要,但到底怎樣培養這些能力?如何防止「創意」流失?值得我們思考,我們需要有開放的心懷,讓孩子明白在現實生活中解決問題的方案不止一個 ,鼓勵他們從多個角度思考問題。要解決複雜的問題,需要勇於學習、掌握和應用新科技。以編程能力為例,學苑的一位具同理心、對新科技充滿熱忱的學員,設計一個手機應用程式,協助腦退化患者在迷路時求救。

還有要培養非認知能力,包括經驗開放性、想像力/好奇心、盡責、親和力,明白他人的能力,並能恰當地與人競爭。在《快思慢想》(Thinking fast and slow) 一書中,作者提出「快腦」和「慢腦」的概念,「快腦」是迅速回應周圍環境、自動的,往是非理性的,但却是求生關鍵。管控大部分非認知能力,控制人類的感受。而「慢腦」,是緩慢的、分析性的認知能力。「快腦」難以直接教授,需要在具備鼓勵和支持的環境中逐漸「調較/培養」。

最後,面複雜多變世界,孩子需要具備堅忍,面對困難不畏縮的能力。步入人工智能的時代,更需要了解人類需要,同時了解機(新科技)的特性,配合兩者解決實際問題。在內地已有大學設立人機介面(Human-Computer Interface)的課程。在面對人與人或國與國間衝突時,需要具同理心和學習自處,懂創新機。

香港資優教育學苑院長吳大琪教授

更新日期:2022-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