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苑撰文

一天的長度

文、圖:姚若韻(香港資優教育學苑學員)

究竟一天有多少個小時呢?相信大部分人的答案都會是24小時。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為了探討這個題目,我參加了香港資優教育學苑舉辦的天文學課程,並選擇以「一天的長度」作為自選研究題目。

究竟一天有多長?

首先,我必須為一天的長度下定義。在天文學領域裏,一天是指地球自轉一周所需的時間。至於科學家,他們又怎樣為一天作出定義呢?他們通常會選定夜空中的一個物體,計算它再次在夜空中出現在同一位置所需的時間,是為一天。我的研究跟科學家的類同,我選擇測量遙遠的恆星出現在同一位置所需的時間,以此定義為一天。

為了進行研究,我前往西貢大坳門拍攝了星軌照片。我在同一個地點連續拍攝了數百張照片,然後將所有照片疊在一起,營造星星圍繞一個中心點移動的效果。透過計算星星在1小時內移動的距離,可以將該數值除以360 ,從而得出恆星在夜空中完成一次360度旋轉所需的時間,也就是一天的長度。

出人意表的結果

在進行計算時,得出的結果令我相當驚訝:一天的長度竟然不是24小時,而是約為23小時56分鐘, 較我們一直以為的24小時足足短了4分鐘!何解?我們對於一天24小時的普遍認知豈不是錯了?

答案揭曉了。原來,兩個數值都是正確的,一天的長度會根據我們選擇觀察的星體而有所不同。如果選定來觀察的星體是太陽,在地球完成一次完整的360度自轉後,地球並非直接面向太陽。這是因為地球在自轉的同時亦在環繞太陽公轉,地球需要額外再多轉一點點才能再次對準太陽。因此24小時是地球旋轉360度加上額外角度所需的時間,也稱之為「太陽日」。但是,若果選定遙遠的恆星來衡量,我們只需計算地球旋轉360度所需的時間,那就稱為「恆星日」。由於自轉與公轉的交互關係,所以恆星日與太陽日的誤差將近4分鐘(3.9291884)也就是每一年會差一天。

當太陽在海平面上升起時,請記住按恆星日計算,你已經進入了新的一天中的4分鐘了。


作者簡介

 

姚若韻(香港資優教育學苑學員)

現就讀聖保羅男女中學中五。自小喜歡太空,由小學開始已經閱讀很多關於太空和物理的書籍,在香港資優教育學苑修讀了不少相關課程,眼界不斷擴闊。我的志願是從事物理相關的研究,並期望在將來的太空科硏上能夠學以致用,發揮所長。 


曾刊載於《星島日報》小學校園報《陽光校園》(2024年3月)



更新日期:2024-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