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苑撰文

一天的长度

文、图:姚若韵(香港资优教育学苑学员)

 究竟一天有多少个小时呢?相信大部分人的答案都会是24小时。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为了探讨这个题目,我参加了香港资优教育学苑举办的天文学课程,并选择以「一天的长度」作为自选研究题目。

究竟一天有多长?

首先,我必须为一天的长度下定义。在天文学领域里,一天是指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至于科学家,他们又怎样为一天作出定义呢?他们通常会选定夜空中的一个物体,计算它再次在夜空中出现在同一位置所需的时间,是为一天。我的研究跟科学家的类同,我选择测量遥远的恒星出现在同一位置所需的时间,以此定义为一天。

为了进行研究,我前往西贡大坳门拍摄了星轨照片。我在同一个地点连续拍摄了数百张照片,然后将所有照片迭在一起,营造星星围绕一个中心点移动的效果。透过计算星星在1小时内移动的距离,可以将该数值除以360 ,从而得出恒星在夜空中完成一次360度旋转所需的时间,也就是一天的长度。

出人意表的结果

在进行计算时,得出的结果令我相当惊讶:一天的长度竟然不是24小时,而是约为23小时56分钟, 较我们一直以为的24小时足足短了4分钟!何解?我们对于一天24小时的普遍认知岂不是错了?

答案揭晓了。原来,两个数值都是正确的,一天的长度会根据我们选择观察的星体而有所不同。如果选定来观察的星体是太阳,在地球完成一次完整的360度自转后,地球并非直接面向太阳。这是因为地球在自转的同时亦在环绕太阳公转,地球需要额外再多转一点点才能再次对准太阳。因此24小时是地球旋转360度加上额外角度所需的时间,也称之为「太阳日」。但是,若果选定遥远的恒星来衡量,我们只需计算地球旋转360度所需的时间,那就称为「恒星日」。由于自转与公转的交互关系,所以恒星日与太阳日的误差将近4分钟(3.9291884)也就是每一年会差一天。

所以下次当太阳在海平面上升起时,请记住按恒星日计算,你已经进入了新的一天中的4分钟了。


作者簡介

 

姚若韵(香港资优教育学苑学员)

现就读圣保罗男女中学中五。自小喜欢太空,由小学开始已经阅读很多关于太空和物理的书籍,在香港资优教育学苑修读了不少相关课程,眼界不断扩阔。我的志愿是从事物理相关的研究,并期望在将来的太空科硏上能够学以致用,发挥所长。


曾刊载于《星岛日报》小学校园报《阳光校园》(2024年3月)



更新日期:2024-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