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苑撰文

「觸碰世界」的小實驗

文、圖:黎心怡(香港資優教育學苑學員)

觸覺是怎麽產生的?

我們的皮膚上有不同種類的感受器,能分別檢測到外界壓力、溫度和痛感的變化,透過神經傳遞到大腦的觸覺中心,讓腦袋感受到物體的大小形狀,又或是不同種類的痛楚。 

這些感受器在身體不同部位分布的數量,均不相同。觸覺最敏感的指尖有超過3,000個感受器,而人體整個軀幹部分的感受器只和一隻手上的數量差不多! 

珍貴的觸覺 

觸覺是在胎兒階段最早發展的感覺神經,可以説它是最早幫助我們和世界建立聯繫的感覺。嬰兒會通過用嘴巴和雙手探索身邊的事物、刺激腦部發展,而其中和媽媽的親密肢體接觸更能提供安全感,在日後成長上起關鍵作用。 

沒有觸覺會怎麽樣? 

像視覺和聽覺,我們平時沒有辦法隨意屏蔽觸覺,因此要想像失去它並不容易。然而失去觸覺會令我們感受不了身體在動作時的反饋,也會難以把握拿起物品的力度,日常動作變得極不協調,每秒都需要小心翼翼。 

那麽起碼去掉痛楚也可以吧?這麽想就大錯特錯了。想像一下把整隻手放進滾燙的開水卻不知情,跌倒流血了卻感受不到的話會有多容易受傷?其實痛覺是身體一個重要的保護機制,讓我們能及時採取保護措施,即使不討喜也是無可替代的感覺哦。 

觸覺小實驗 

1. 將兩隻手分別放進大約40度的溫水和10度的冷水10秒鐘,然後將一起放進25度的室溫水中,兩隻手的感覺有什麽不同? 

(注意:要注意控制水的溫度,最好用溫度計確認不會燙傷或凍傷) 

兩隻手在室溫的水中有感知上的差別,是由於身體感知系統對溫度變化的適應性反應。當感覺器官(手的皮膚)接觸到不同的溫度刺激後,感知系統會調整自身以適應新的刺激。先前放在熱水中的手,熱覺閾值(臨界值,是指一個效應能夠產生的最低值或最高值)會調整到較高水平,之後放入室溫的水中便感到相對較冷。這種調整可以影響我們對溫度的感知。根據熱覺閾值,人體對於熱和冷的感知是相對而非絕對的。

 

2. 將食指和中指交叉,然後讓兩個指尖同時碰到你的鼻尖,你能感受到幾個鼻子?
這種現象稱為「感知分離」。當兩隻手指交叉時,它們平日不會互相接觸到的兩個側面(紅色箭咀所指)便「相會」了,然後觸覺從這兩個側面分別傳向大腦。由於正常狀況下這兩個側面幾乎不會同時接觸同一物體,而大腦意識不到手指原來交叉了,便想當然地以為觸碰到的是兩件不同物體。這就是「亞里士多德錯覺(Aristotle illusion)」


作者簡介: 

黎心怡(香港資優教育學苑學員) 

大家好!我現時就讀中六,喜愛學習生物學,夢想是透過研究不同生物探索更多生命的奧秘,並運用於科技提升未來人類的生活質素。 



曾刊載於《星島日報》小學校園報《陽光校園》(2024年5月)


更新日期:2024-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