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苑撰文

教育朝數字化轉型 學生科技素養須提升

數字科技日新月異,教育界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經合組織(OECD)《2023年數字教育展望》報告以及新加坡2030教育科技規劃等國際性指導文件,均強調教育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性。特別是在後疫情時代,科技已成為學習的關鍵推動力,落實善用數字科技於教與學,成為了各地教育當局的首要任務。

香港政府積極回應這一趨勢,行政長官於2024年施政報告中宣布成立數字教育策略發展督導委員會,推動本地學校教育的數字轉型。作為委員會成員之一,筆者在早前舉行的首次委員會會議上見證了四個主要工作方向的確立:提升學生數字素養、加強教師專業培訓、優化數字教育基建,以及加強跨界別合作。

數字科技猶如一把雙刃劍,既能促進學習效能,但若運用不當,也能帶來意想不到的負面影響。當前,生成式人工智能、深度學習等技術急速發展,為教育以至日常生活各個範疇帶來新的道德挑戰。例如,學術誠信、網絡安全、個人私隱、算法偏見等議題,都需要我們認真對待。作為資優教育工作者,筆者深感提升學生數字素養與道德意識的重要性,對於那些學習和創新能力都較強的資優生而言,透過正確地引導他們符合道德及負責任地運用科技,能幫助他們更有效地在有需要的地方發揮所長,成為未來的領袖與創新者。

近年在學苑的推動和鼓勵下,不少資優生都展現出善用科技來服務社會的品格和能力。例如,資優學苑學員成銳邦因見家中長者的切身需要,遂與隊友開發長者運動指導程式,將運動融入遊戲中,鼓勵長者保持活力;另一位學員賴慧芝與其團隊有感視障人士在日常生活中面對種種挑戰,因而為色盲和青光眼人士設計出一款輔助程式。這些例子說明,當學生具備正確的價值觀和情操,科技便能成為改善社會的強大工具。

展望未來,教育朝向數字化轉型除了需要技術層面的升級外,培育新一代具備數字科技素養和道德操守更是刻不容緩。當學生成為能夠負責任地運用數字技術的公民,教育的數字化轉型就能真正實現其價值,為社會締造更美好的未來。


延伸閱讀:解開資優兒童的5大迷思

-----------------------------------------------------

撰文:香港資優教育學苑院長黃金耀博士

曾刋載於星島日報「資優人語」 (2025年3月6日)


更新日期:2025-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