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苑撰文

教育朝数字化转型 学生科技素养须提升

数字科技日新月异,教育界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经合组织(OECD)《2023年数字教育展望》报告以及新加坡2030教育科技规划等国际性指导文件,均强调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后疫情时代,科技已成为学习的关键推动力,落实善用数字科技于教与学,成为了各地教育当局的首要任务。

香港政府积极回应这一趋势,行政长官于2024年施政报告中宣布成立数字教育策略发展督导委员会,推动本地学校教育的数字转型。作为委员会成员之一,笔者在早前举行的首次委员会会议上见证了四个主要工作方向的确立:提升学生数字素养、加强教师专业培训、优化数字教育基建,以及加强跨界别合作。

数字科技犹如一把双刃剑,既能促进学习效能,但若运用不当,也能带来意想不到的负面影响。当前,生成式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等技术急速发展,为教育以至日常生活各个范畴带来新的道德挑战。例如,学术诚信、网络安全、个人私隐、算法偏见等议题,都需要我们认真对待。作为资优教育工作者,笔者深感提升学生数字素养与道德意识的重要性,对于那些学习和创新能力都较强的资优生而言,透过正确地引导他们符合道德及负责任地运用科技,能帮助他们更有效地在有需要的地方发挥所长,成为未来的领袖与创新者。

近年在学苑的推动和鼓励下,不少资优生都展现出善用科技来服务社会的品格和能力。例如,资优学苑学员成锐邦因见家中长者的切身需要,遂与队友开发长者运动指导程式,将运动融入游戏中,鼓励长者保持活力;另一位学员赖慧芝与其团队有感视障人士在日常生活中面对种种挑战,因而为色盲和青光眼人士设计出一款辅助程式。这些例子说明,当学生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情操,科技便能成为改善社会的强大工具。

展望未来,教育朝向数字化转型除了需要技术层面的升级外,培育新一代具备数字科技素养和道德操守更是刻不容缓。当学生成为能够负责任地运用数字技术的公民,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就能真正实现其价值,为社会缔造更美好的未来。


延伸阅读:解开资优儿童的5大迷思

-----------------------------------------------------

撰文:香港资优教育学苑院长黄金耀博士

曾刋载于星岛日报「资优人语」 (2025年3月6日)


更新日期:2025-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