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文化藝術 引爆創造力量
回應2020年特首《施政報告》大力推動藝術科技 (Art Tech),及教育局從推動STEM教育拓展至培育STEAM 人才的需要,香港資優教育學苑(學苑)與香港都會大學、香港藝術學院進行協作,為資優生提供認識文化藝術的課程,提升創造力的學習機會。早前,有份參加「藝.文與你(第三階段)」課程的資優學員,經歷半年時間,從藝術理論學習、到導師的啟發,參觀藝廊吸收藝術養分,引爆創造力量。課程以小型展覽作結,展現出資優生嘖嘖稱奇的藝術天賦,以下分享部分精彩作品,且看藝術如何引爆創造力!
十七歲的劉元勳(Kelvin)為理科人,對於沒有固定答案的藝術和文學充滿好奇。他用黑色遮光布與水喉鐵搭建黑房,讓參觀者經歷從光明進入黑暗,感受黑暗與光明的衝突,既對立又並存。在黑暗之中有光明,在光明之中有黑暗,在黑房中,參觀者用小電筒看到他的銜尾蛇畫作(象徵人類內心世界黑暗光明並存);還有可以以熒光筆玩文字遊戲,標出參觀者認為最光明的的詞彙。Kelvin希望參觀者在面對不確定的人生時,記著在黑暗之中,尋找光明的感覺,勇敢地熬過逆境。
同為理科生的鍾希桃 (To To),十六歲的她設計了一個實體版IG,描繪出部分零零年代的人較八十、九十年代的人擁有更強烈的物欲。在她幻想的IG故事,有四個非常喜歡名牌的女孩,在夏天盡情吃喝玩樂。她希望表達出穿上名牌未必顯出貴氣,反之個人的價值觀、知識、內涵,才可以令一個人真正快樂,在IG反轉後,蹲下手握十元紙幣孩子的圖像,正正道明自我價值、自足的心意,讓觀眾反思財富和物質的實際價值。她希望將來可以成為藝術家及作家的斜槓族。
十五歲的李樂(Cola)為商科及視藝學生,她希望透過作品探索個人身份,個人的真實面貌。她以陶泥製作人體模型,此人頭載盒子,她很想透過脫下一個又一個的盒子,認識個人表像與原貌。而不同的盒子,正好代表個人不同的面貌,在尋索過程中,好像揭盡盒子,也無法找到真正的自己。透過課程,Cola認識到藝術有很多不同的表達形式,希望可以思考藝術與個人的關係,跟其他兩位學員一樣,她希望學苑可以舉辦更多文化藝術課程,讓他們的潛能得到更全面的發展。
15歲的梁樂浠對藝術科技、藝術治療均感興趣,她的水彩實物畫作,以食物為題材,象徵人生的甜酸苦辣、高低起跌。樂浠表示平時溫書時會加入圖象,提升學習趣味,作畫讓她可以表達情緒,放鬆心情,起療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