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塞車的「骨牌效應」
文、圖:林亮 (香港資優教育學苑學員)
平日遇上塞車,我們往往會認為是因為前方發生了交通意外所致,但其實因交通意外導致塞車的情況較為罕見,以下分享導致塞車的常見原因。從中可以暫見數學的「骨牌效應」。
路口交通燈位導致塞車
(圖一)
當路口的紅燈轉為綠燈(圖1.1),1號車開行時 (圖1.2),第二輛車2號車的司機為了確保與前車的距離,會待看到1號車移動至標準車距以外 (圖1.3) 才開動自己的車,當中需要若干反應時間,而隨後的的司機亦會按照類似的規律前行 (圖1.4),於是越後面的車便需要等待越長時間開動。由於每次綠燈只能讓若干輛車通過路口,後面接踵而來的車只得在路口排隊等待下一個綠燈 (圖1.5 – 1.8),因而造成塞車。
切換行車線導致塞車
(圖二)
當車輛切換行車線時(圖2.1 - 2.2 中的1號車),後方車輛為避免撞到切線車,便需要緊急剎停 (黑色箭咀所示為後方受影響的兩部黃色車輛),再後方的紅色車輛司機或因來不及反應而剎車剎得更急 (圖2.3)。一旦紅色車輛因為剎車而完全停下 (圖2.4),之後的車也需要跟隨前車剎停。當很多輛車同時停下,亦會造成塞車。
從以上兩個情況可以看到,塞車與道路規劃及司機的反應時間關係密切。要解決塞車問題,便要從這些因素入手。
(圖三)
首先是減少因道路相交而形成的路口,避免設立過多路口交通燈位。當一條路太多路口燈位時,車輛即使在某個路口遇上綠燈可以通行,仍可能被下個路口等待轉燈的其他車輛阻礙前進 (圖三)。
(圖四)
其次是因應目的地盡早選定行車線,避免於道路中段切線,阻礙後方車輛。最後是與前車保持距離,當被切線車 (圖四中的 1號車)擋住的車 (2號車) 剎停時,後方的車仍有足夠時間反應和緩慢剎車 (圖4.1 - 4.3),並盡快重新加速,回復至原有車距 (圖4.4)。
除了適當的道路建設規劃,司機亦要遵守交通規則及跟前車保持適當車距,道路才可以暢通無阻。下次坐車時,大家不妨留意車與車之間是否有足夠車距(普遍不少於一個車位)!
林亮 (香港資優教育學苑學員) 現於保良局第一張永慶中學就讀中三,從幼稚園起開始「地圖書不離手」,研究交通及城市規劃。近年與同樣愛好交通的同學成立頻道《交通港》,從微觀角度探討交通議題。 |
曾刊載於《星島日報》小學校園報《陽光校園》(2023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