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優教育導論
資優教育導論
作者:吳大琪教授
本文的目的是向非專業人士介紹資優教育。
資優教育的理念於20世紀初期出現。 當時,人們的信念是我們社會存在一群對比普通學生,潛力特強的學生,而我們應該為這類學生提供特殊(更好或更前端)的課程。 當時,資優教育的研究重點在於:
- 如何識別這些學生?
- 我們應該為這些學生提供何種課程?
長久以來,教育心理學家專注於設計測試,以量度學生的整體能力,從而識別具潛質的資優學生,或許最普遍及成功的測試是智力測驗。 智商與成就之間顯然存在很強的相關性。 但是,在分析數據時我們應該留心,以成就等於120為例, 我們看到相應的智商約在90 至130之間,這表示儘管智商可以很好地表明成功的總體潛力,但它不能完全區分智商接近的個人潛力。 這也表明,除了智商(衡量認知能力)以外,仍然有智力測驗未能量度出的其他有助於個人成功的能力。
圖一)全國代表性樣本中的一般智商與總成就之間的關係
圖一) 數據乃根據論文的第一位作者未發表的韋氏兒童智力量表– 第三版標準化分析(McGrew等,2004)。
資料來源: McGrew, K. S., Evans, J. (2004). Expectations for students with cognitive disabilities: Is the cup half empty or half full? Can the cup flow over? (Synthesis Report 54). Minneapolis, MN: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National Center on Education al Outcomes.
數位資優教育重要學者於六十至七十年代奠定現代資優教育的基本概念,讓我們對資優學生和資優教育有更深入了解。 首先,加納博士(Dr Howard Gardner)提出多元智能的概念,指出人類能力可以分為許多不同的領域,而其中的許多能力都無法通過智商或一般能力測試量度出來,例如,音樂和身體動覺能力。而資優學生通常只在某些領域具備天賦。
圖二) 加納博士的多元智能模型和任汝理博士的資優三環概念
資料來源:http://career.iresearchnet.com/wp-content/uploads/2015/02/Multiple-Intelligences.jpg) 及Renzulli, J. S. (2016). The three-ring conception of giftedness. In S. M. Reis (Ed.). Reflections On Gifted Education (pp. 55 – 86). Waco, TX: Prufrock Press.)
其次是任汝理博士(Dr Joseph Renzulli),他提出了資優三環概念,指出(資優)學生取得成功所需的能力(或天賦)。 他指出,當我們考慮個人的成功潛力時,創造力和承擔與智力(通常由智商衡量)同樣重要。 這是第一次正式提出思維(承擔+創造力)和技能(創造力)的重要性,是資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隨著這些發展,Françoys Gagné提出他的資優與才華差異化模型(DMGT),強調資優學生跟其他學生一樣,需要獲得精心設計的良好教育途徑支援,以期充分發展潛能。 由於資優學生的心理/能力特徵異於一般學生,培養他們的教育途徑通常跟普通學生不一樣。
資優教育後來的許多發展遵循了這些開創性學者的指示,包括建構另類測試以取代或補足智商測試的不足,進一步闡述學生心態在其發展潛能中的重要性(例如,卡蘿·德威克Carol Dweck強調的持續增長心態) ,安琪拉·達克沃斯Angela Duckworth關於恆毅力的著作),以及基於證據超越Gagné模型的人才培養模型。。還有關於學生的非認知發展如何影響他們的學習的更系統的研究(美國心理學會出版的《學校教師的二十條心理學原理》; 康納曼Daniel Kahneman的《快思慢想》)。這些研究觸及(資優)教育非認知能力方面的基本概念,並逐漸發展成為現代的資優教育理解/解釋。應當指出,這些研究中的許多也與所謂的21世紀的技能或能力以及人才發展理論有關,我們將在下面討論這個話題。
資優教育的現代觀點:照顧學習者的多樣性和人才發展的需要
在過去二十年,資優教育的發展逐漸趨向:一)資優教育成為因材施教教育需求的一部分;二)資優教育與人才發展理論相結合。
今時今日愈來愈多人理解,資優學生是有特殊教育需求的異步發展學生。 資優學生的強大能力通常偏向某些特定領域,他們通常不是全面發展的學生,更不是常規課堂之中最成功或最歡迎的學生。 因此,通常需要特別的安排和部署來幫助資優學生適應學校環境。
現代教育觀點強調每個人都應有權利以最適合其自然能力發展的方式接受教育,「因材施教」是當今教育的重要方向。資優學生(跟其他具特殊教育需要學生)是具有強烈個人化學習需求學生的例子。 從這個層面去理解,「資優」學生和「普通」學生之間的分別如今正在逐漸淡化,因為每個學生都有其獨特之處。
在許多國家,資優教育是教育體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這不是因為教育需要「照顧個人學習權利」,而是因為在任何社會真正的人才都是稀有,絕對不能浪費。 按照這種思路,資優教育與另一個教育重要方向正在融合:如何培養學生,使他們的潛力得以充分發揮,或人才發展。
如今,許多關於資優教育/人才發展的研究均集中於識別令資優個人成為成功專業人士或企業家最重要的因素,以及如何根據這些發現設計出有效的資優教育或人才發展計劃。 這些研究經常與21世紀能力和STEM教育的發展捆綁在一起,因為如今人們相信21世紀成功人才需要的能力與20世紀需要的能力存在極大的差異。
21世紀的能力+ STEM強調滲入不同領域的知識,使用科學方法解決問題、創造力以及學生軟技能和心態。 這與當今主流學校教育只強調講授特定學科的知識相反。 成功實踐創造力的能力,尤其被認為是21世紀成功人士最需要的素質,也是資優教育/人才發展的現代焦點(請參閱本人第三篇同系列文章:《 21世紀能力和STEM教育》)。
對比傳統學校的教學,培養這些新技能需要的方法截然不同,這可能是(資優)教育參與者面臨的最大挑戰。 這將是學苑下一階段發展面對的主要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