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苑撰文

资优生面对挑战如何转化成为正能量?

在人生路上,难免遇挫,需要别人扶一把。 具有卓越能力的资优生亦不例外。 香港资优教育学苑特别设立咨询及评估中心,为有需要的资优生及其家庭提供咨询及辅导服务,让资优学员能够获得全人关顾,学会面对挑战,转化困难成为正能量,尽展优秀的一面。 

以下跟各位读者分享一些辅导前后的个案,或许可为大家带来一些启发: 

个案一) 无心睡眠  

辅导前:孩子的生活作息时间非常不规律,经常熬夜看书、玩网上游戏或做研究; 早上不愿意起床、拒绝进食、欠交功课。 

辅导数月后:孩子的生活变得有规律,晚上最迟十一时上床睡觉,三餐按时和家人进餐,已很少玩网上游戏。 


个案二) 一言九顶 

辅导前:爱顶嘴、不合作、不愿意接触人或与人交谈。 

辅导数月后:愿意与人合作、参加攀石训练、听教练指导、愿意与家人去行山和进行户外活动、自己做网上数学练习及看书自学、参与家务。 


个案三) 拖泥带水 

辅导前:由一项活动转做另一项活动,需要用上三十分钟至一小时,如出街前要停止看书和更衣,都出现拖拉的情况。 

辅导数月后:仍有拖拉情况,但已缩短很多时间,约拖拉十五分钟左右。 


筆者從臨床工作中觀察到,良好進展是常有的,但仍有例外的個案。 究其原因可能是: 

  • 孩子抗拒寻求辅导服务(因不认为自己有问题)、 
  • 孩子不愿改变自己或被改变(因改变令责任增加)、 
  • 孩子不想表达其想法(因认为别人不了解或不接纳他)、 
  • 亲子关系紧张(因磨擦或冲突)、 
  • 孩子认为自己不能改变(因各种技巧/自信/对辅导服务的认识等不足)、 
  • 家长仍用无效的沟通或管教方法(因没掌握正确心态或方法教养孩子)等。 

故此,当资优生出现不同的情绪、心理、行为、社交、学习等困难,家长应该以体谅的心态与孩子沟通,避免责备他们。 如需寻找专业的心理或行为治疗,家长应以有爱心的态度鼓励孩子同行,以便孩子有机会接受适切的评估、辅导等服务。

 

撰文:香港资优教育学苑临床心理学家刘继璋博士

更新日期:2024-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