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 綫上教学各出奇谋
星岛日报「资优人语」(2020年9月)
随着本港新冠疫情缓和,教育局宣布中小学及幼稚园将起于九月二十三日起分阶段复课,学童引颈以待重返校园的日子终于来到。但正如早前专家预测,步入秋冬本港有机会出现第四波或第五波疫情,届时师生们或需要回归线上学习模式。
事实上,为了应对反复的疫情,各国各地各出奇谋,在美国National COVID-19 Outdoor Learning Initiative建议把室内课堂移师户外,他们牵头组织工作小组,制定全国性的户外学习框架、策略和指引,让学童在户外空间相对安全地复课。在丹麦,为了减低社交距离的风险,政府下令预留社区公园作幼童上学之用,此外,酒店、银行、会展中心、博物馆及图书馆等均可备用上课。但香港地少人稠,恐怕难以实行。
尽管受到土地空间的限制,但只要心态改变,创意就能释放,驰骋于广阔的心灵空间。自二零一六年起,学苑与科大资优教育发展中心及教育大学合办「Thinking Like a Scientist - Project Eureka」 科学思维启蒙计划,透过探究式学习,提升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今年八月,在科大及教大的大学生带领下,小学学员探索声与电的科学原理。负责统筹的大学生指出,他们原先计划是透过面授课程进行科学实验,故此一等再等,盼疫情放缓,才推出活动。但经多番考量和挣扎,最终突破固有思考模式,改以线上教学进行,效果出乎意外地好,学员能完成实验,享受采索知识的过程。
究竟线上教学模式怎样教小学生进行实验呢?导师发挥创意,采取符合现实的策略,于线上指导学生进行实验:一、构思生活化实验,让学员DIY制作喇叭,探索声与电的原理;二、克服遥距学习障碍,邮寄实验材料给学生;三、缩短课时,原先三小时的工作坊,分拆为两节个半小时的活动,让学员能够集中精神学习;四、师生比例,原先两位导师教三十六名学员,改为四位导师,每位负责教九名学员,每组有一位助教协助观察,支援学员进度;五、遇到困难时,导师会先透过镜头了解学生的情况,尝试指示学生解决问题,必要时才请家长即场支援学生。
今天有份参与是次计划的一位大学生已投身教育界成为中学教师,且看她能否把学苑学到的经验应用在学校教学之上。
香港资优教育学苑院长吴大琪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