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稿

资优光环下 家长期望愈高 孩子愈感不安 学苑助资优生和家长渡过十年岁月

(香港—2018 年 12 月 18 日)香港资优教育学苑(学苑)今日举行了「十年树人」暨「家长期望」调查发布会,邀请了学苑首年学员和早期家长成员出席,跟传媒分享他们在资优光环下的十年点滴,而学苑亦发表研究报告,指出家长期望对资优生的影响。

院长吴大琪教授于记者会上表示:「学苑自 2008 年投入服务至今,学苑已为超过两万名资优学生提供多方位的支持服务。学苑除了向资优生提供别出心裁的资优课程,亦针对学员的情意需要设计情意教育课程,考虑到家长在培育资优孩子时遇到的挑战,为资优学生的家长提供课程和工作坊,希望为资优学生提供多方位的支持。」

学苑更于 2012 年设立研究部门,就不同的资优教育议题进行资料搜集、分析及研究,让学苑以至不同持份者都能运用这些研究结果来制订更多合适的资优教育服务,让资优生的潜能得以尽情发挥,贡献社会。


「家长期望」调查

学苑在 2017 年年初,成功向约八百名就读小学的资优学员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家长对他们的期望,以及他们的其他适应问题,包括完美主义(Perfectionism)、多元潜能(Multi-potentiality)、过度激烈投入(Intense involvement)、 人际关系不佳(Poor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和不具挑战性的学校功课(Unchallenging School Work)。

学苑研究部总监冯子豪博士表示:「从研究结果,显示家长对学员过高期望可能会增加他们出现其他适应问题的机会。例如,父母对资优子女的要求过高,有可能导致子女对事情过度激烈的反应,对于某些适应问题,父母对学员过高期望或会导致问题出现的可能机率几乎翻倍。」 根据一些心理学家的观点,一个健康的平衡点是需要由父母与子女共同建立的,家长应多与子女沟通,一起拟定出一些全适的目标,才能成就快乐和完满的人生。


十年树人 - 家长篇

学苑对学员的多方位支持服务涵盖学员的家长,家长们可透过学苑的课程和家长群组的相互扶持,得以与资优孩子一同成长。两位家长作为过来人,出席「十年树人」的分享,忆述十年来如何修订自己的育儿方式以配合资优孩子女的成长。

来自基层家庭的 Alice,与丈夫同为内地移民,来港约有三十年,夫曾于内地取得学位,唯学历未获香港承认,自己则未有接受过专上教育。两人育有一子一女,长子在大学毕业后已投身社会,女儿于小学时被评为资优,成绩优异让她从地区 band 1 小学升至传统名校。

Alice 有着传统中国家长的思维,望子成龙的心态强烈,对子女要求极高,在女儿 Angel 小学的时候,总是要求 Angel 每次考试皆达到全级首二名,当她见到女儿闲着不温习时,便会大发雷霆,她不讳言曾因过度激动而差点向女儿作出体罚。经过学苑培训及其他家长的同行,才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比女儿大得多,从而调校个人期望和学习跟子女合适的相处之道。

另一家长陈燕媚(Pat),原本拥有一份令人羡慕的工作,但为了陪伴资优女儿走过人生低谷,她毅然放弃高薪厚职,和女儿一起应付中学文凭试 DSE。「资优」并不能保证孩子一帆风顺,有时反令他们的生命历程经历更多高低起伏。Pat 的女儿一向成绩优异,但到了中四那年,种种因素导致女儿的成绩一落千丈, 更出现自暴自弃的情况,眼见女儿的重大考试在即,她不得不全身投入协助女儿走出困局,最终,在学苑的开解下,女儿决定重新振作,成功考入大学,现正在科技大学修读生物科技学士课程。


十年树人 - 校友篇

经过十年的春风化雨,学苑的首批学员已陆续投身社会,或继续深入地追求学问。三位校友在记者会上亦分享了他们的十年经历。

余浩荣于香港科技大学完成工商管理学士课程后,再转到香港中文大学及香港大学进修心理学,继而远赴英国牛津大学攻读实验心理学博士学位。出生于草根家庭的他,自小特别爱发问,是一个标准的「问题儿童」,他对知识的追求异常强烈,甚至影响到课堂秩序,更一度被父母误以为患上过度活跃症,经评估后才证实为「资优」儿童。浩荣的小学成绩未见突出,考获的中学亦是 band 2、3 的中文中学,然而他的求知欲望丝毫未减,加上兴趣行为与众不同,让他变得更异类,没有多少朋友。在踏上资优教育的旅途上,浩荣眼界大开,发掘出更多的学习乐趣。他曾荣获「香港尖子(学者)」和「全球攻读奖章」,取得奖学金到牛津大学深造心理学博士学位,致力于创伤及压力后心理疾病的研究。

另一校友卢安迪,毕业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现为史丹福大学经济学系博士生,同时,亦是国际数学奥林匹克香港代表队的教练之一。中产家庭成长的他是学苑的首批学员之一,曾代表香港于国际物理及数学奥林匹克比赛中摘取奖牌。他的父亲任职知讯科技机构管理层,亦有为传媒机构担任专栏作者和主持人工作,安迪承继了父亲的衣砵,现为《信报》评论版专栏作者,今天亦成为了记者会的主持之一。

至于骆美君,是三位出席活动的校友中的唯一投身社会的一位,美君现时于一所专业咨询机构工作。从小起,美君在各个学科皆有出色表现,高头大马的她,就连跑步亦比别人快,正是典型的「人生胜利组」。她曾在同一学期的 11 个学科中取得全年最高平均分,自此被同学专称为「一姐」,之后更被推荐参加特别资优培训计划,即资优教育学苑的前身。美君自觉资优的标签未有为她带来太大的影响,反而是父母担心「资优」、「一姐」的绰号会为她造成太大压力而劝告她不要苛求自己,就连老师也曾约见她,了解一下她的压力指数,以防她因这些绰号而带来「断层」。在修读资优课程期间,她感到视野得以扩阔,并且高兴能够在常规的课程以外,学习到其他知识,例如奥数和一些哲学课程。

人生是一段又一段经历铺排而成的旅程,离开中学及学苑后,美君顺利进入大学,亦在这段旅程中,她选择了收藏自己的「一姐」和「资优」身份,过着平平凡凡的生活,投身社会后,她更加努力地埋藏资优特质,学习在平凡之展出不平凡的特质。


附录

#1. 香港资优教育学苑「十年树人」活动中,三位校友、两位家长和学苑管理层合照。

#2.院长吴大琪教授致欢迎词时表示,学苑致力为资优生提供多方位支持,服务范围涵盖资优生及其家长。

#3. 学苑研究部主管冯子豪博士发布「家长期望」调查结果。

#4. 两位学员家长即场示范课程中的「角色扮演」环节,让家长学习以同理心来与资优子女沟通。(左为Alice; 右为陈燕媚 Pat)

#5. 家长 Alice 提到自己曾对资优女儿要求严苛,接受家长培训后,学懂放松自己的心情。

#6. 家长陈燕媚 Pat  分享当年与资优女儿走过人生的高山低谷,协助一度自暴自弃的女儿重新振作。

7. 校友余浩荣自幼已是个「问题学生」,问题太多而被老师限制提问数目,求知欲强烈让他成为牛津大学的博士生。

8. 校友骆美君是个典型的「人生胜利组」,自小品学兼优,就连跑步跳高都胜人一筹,现已投身社会,在专业顾问机构工作,继续追求理想。


9. 校友卢安迪 (右) 自小成绩优异,曾代表香港扬威国际数学及物理奥林匹克比赛。现为史丹福大学经济学系博士生,亦是报章的专栏作者,在今日的记者会上担任主持,访问两位校友。



更新日期:2023-07-10